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从中央台的“青歌赛”、“合唱比赛”,到各地方台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从青少年憧憬从艺道路拜师求益、辗转去艺考班,到活跃在大街小巷的“老年合唱团”;从高雅圣洁的音乐厅到遍布大江南北的KTV娱乐城……为众多声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拥有一副好嗓音,能在聚会时、活动中高歌一曲,引以为骄傲。但其中有些朋友由于不科学的发声方法,感染和炎症的刺激,身体健康情况变化等出现发声疲劳、声音嘶哑,声音质量下降,咽喉部干痒、干咳等症状,为了帮助声乐爱好者们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嗓音,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预防嗓音疾病的发生,我院嗓音病治疗专家以多年的临床经验,提醒您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要经常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强健的体魄是歌唱者永葆青春的物质基础,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实现提高歌唱水平的理想。但锻炼身体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剧烈运动后,最好不要马上练声或唱歌,因为这时全身的肌肉都处于疲劳状态,发声器官也很疲劳,容易引起嗓音疾病的发生。
(二)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1.保证充分休息。要保持充足适量的睡眠,每天7-8小时的睡眠是保证演唱顺利进行的前提,睡眠不足易体力不支,喉部肌肉容易疲劳,使声音听起来发暗。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饮食适量规律,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影响演唱时气息的运用。
2)少食糖份过多、干燥、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口腔、咽喉黏膜的慢性炎症,影响发音和共鸣。
3)用声前15分钟内,最好不要喝水,以免影响气息的运用,更不要饮用太凉或太热的水,尽量减少对咽喉黏膜的强烈刺激,以免引起短暂的“失音”。
4)饭后不宜马上练声演唱以免影响气息的应用。
5)禁用烟酒,尤其在用声前后不要吸烟,否则使咽喉干燥,喉肌疲劳也不易恢复。酒精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的敏感度,必然会影响发音质量和效果,而且饮酒后声带水肿,咽喉黏膜出血,分泌物增多,直接影响发音。
(三)掌握良好的用声习惯
讲话要适量,切勿过度用嗓,造成咽喉部干燥、疲劳、引起声音嘶哑,成为喉部疾病的诱因。
(四)区别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从童声至老人声,每个重要时期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密切,儿童时期尽量避免大声喊叫和哭闹的习惯,是有效控制滥用嗓音的关键。变声期是人的喉部由童声向成人嗓音快速转化的阶段,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量适当的训练,以免产生嗓音疾病。妇女在月经期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呼吸道粘膜的声带粘膜则比较脆弱,易水肿,孕期六个月后至产后4个月以内应停止演唱,待产后4个月后腹肌、膈肌功能经过锻炼后再开始练声。
要想有一副好嗓音,首先要有正确的呼吸运动作为发音的基础,歌唱时要做到吸气与呼气的协调运动,最好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进行练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这样才能防止因用声不当引起的嗓音疾病,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自己的作品。对嗓音保健而言,概括起来为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科学的用声方法。(耳鼻喉科主任刁玉华供稿)
相关链接:我院嗓音病门诊始建于1991年,1998年被批准为“哈尔滨市嗓音病防治研究所”,是全省首家治疗嗓音病的专科机构,经过二十多年来的积累,形成了一支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临床诊治经验的医疗队伍,并以其独具特色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式,为数以万计患者解除了嗓音病带来的痛苦。嗓音病研究所还开展了对教师嗓音病和对艺术嗓音的研究工作,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空白。2008年我院嗓音病诊治专项技术被哈尔滨市卫生局定为市级重点特色技术。